豆哥儿竟然在办差?
这事儿凤姐恁没听说过1
凤姐蹙眉, 追问赵良栋:“豆哥儿领了什么差事?他不是说跟着传教士学习英吉利语?”
赵良栋笑道:“大少爷可是出息了, 三老爷的斥候营都是大少爷在掌管, 闽浙两省的大小官员, 闽浙卫所的情况, 大少爷无所不知。
“大舅爷嫉妒的很, 三番五次找小爷的麻烦, 却被小爷整得灰头土脸。他去逛暗门子,中了仙人跳。三老爷气得打折了大舅爷的腿,说他不堪大用, 将人送回金陵老家去了。
因为小少爷领着斥候营,如今海疆的大小官员都叫小少爷为少将军,也有人叫他小督爷。”
凤姐又惊又喜。
闽浙的消息都是豆哥儿传递回京, 只是这豆哥儿并未把他已经掌管斥候营的事情告诉凤姐。
凤姐以为他还在学习外国语言呢。
凤姐惊问:“晴雯与木兰呢?”
这两个丫头难道被豆哥儿收买了?
赵良栋说:“奴才没见着她们, 听说木兰与晴雯都跟着王家的船队出海了,说是要打听周家余孽在海外的藏身之地。”
凤姐却知道, 这两个丫头只怕是想着占据海岛, 为青木门寻找开宗立派的根基。
海上有仙岛, 只是传说, 这两个丫头只怕不死心。修士没有灵气根本不能存活, 但愿他们能够找到有灵气的海岛。
赵良栋前脚回京, 王子腾随后就有八百里加急进京。
王子腾禀奏天子,余孽周应龙父子在上岸补给淡水、粮草的时候,被督抚的督标围捕, 打死了前朝余孽周应龙及其党羽若敢, 斩杀周家两子。
但是,很遗憾,周家幼子与两个孙子寄存海外,并未归国,成了漏网之鱼。
周家的船行成了朝廷的战利品,缴获宝船五十艘。王子腾说,这些宝船都是从英吉利进口,可以直接改装成为中型战舰。
乾元帝大喜,召集紫旗军统帅西宁王,奉圣军统帅冯唐,九门提督贾琏,锦衣卫指挥使刘鑫议事,商议在各地督抚外调官员进京之时,对顾家余孽施行秘密抓捕。
贾琏回家忧心忡忡,跟凤姐密谋:“陛下眼睛盯着周家与顾家,我看他的情景对忠义郡王一点提防也没有,之时安排我守住城门,不让漕帮白莲教有机可乘。”
凤姐因问:“冯紫英进了锦衣卫做副指挥使,有没有问题啊?”
贾琏摇头:“谁知道呢?你后山准备的如何?张家林家王家咱们两府人可不少,吃喝拉撒不是小事啊,也不知道也要闹腾多久,弄不好要闹腾三五个月,一年半载……”
凤姐一笑:“安心吧,四百五十亩的水稻田,最近三年的稻米我一颗也没卖出去,甭说三五个月,三五年也没问题。”
贾琏闻言笑得见牙不见眼,伸手在凤姐嘴上一摸胭脂,笑眯眯的嗅一嗅,然后舔一舔。
凤姐一嗤:“我还说宝玉哪学的爱红的毛病,原来从你这儿来的根子啊。”
贾琏嘻嘻笑:“我跟她不同,他吃丫头,我吃自己个老婆,谁也管不着。”
又问:“琮儿八月成亲就回乡去了,怎么还不回京,到时候京都一乱,他们孤悬在外被人抓住,可是被动了。”
凤姐道:“我已经派了平安去接了,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在年前赶回来。”
贾琏叹息:“弟妹倒是不错,可惜那些亲戚……”
邢家八月上京送嫁邢蚰烟,邢家两位姨妈也来了。
二姨妈原比邢氏小四岁,看着却比邢氏大十岁,像是六十岁的老妇。那位三十岁的老三姨也是一脸苦相。
邢德全想要留在京都投靠贾府,贾赦不乐意,就是邢氏也不乐意。
最后,邢蚰烟只得提出回乡祭祖,这才把邢家一大家子三十余人送回金陵去了。
十月的时候来信说,祖坟已经修葺完毕,预备冬月返京,如今已经腊月了,却不见人影。
夫妻们正在说话,却见丰儿前来禀报:“二奶奶,琮三爷派人送信回来了。”
凤姐忙让人进来,却是贾琮的小厮双福。见了凤姐贾琏忙着磕头:“小的给二爷二奶奶磕头。”
贾琏皱眉:“不是让人接你们去了,你们三爷呢?”
双福笑道:“回禀二爷,我们三奶奶本来冬月要起身,谁料竟然晕厥了,请了大夫,却说是喜脉。这不,三爷陪着三奶奶在后面慢慢行走,一天只走三十里,小的提前回京了。还有平安大爷往北边迎接乌进孝去了。”
凤姐闻言大喜,吩咐道:“丰儿,给上等赏赐!”
上等赏赐二十两银子啊!
双福大喜,忙着磕头。
凤姐又问:“你可瞧见东府的小蓉大爷,他如何?”
双福道:“小蓉大爷在坟场住着,小的临行前去拜见,小蓉大爷别的还好,就是两年没有剃须,都成了大胡子了,人也清瘦得很。据说小蓉大爷白日守墓练武,夜半挑灯读书,族人都说小蓉大爷只怕要考状元呢。”
凤姐一笑:“你没给小蓉奶奶带信笺?”
双福忙着点头:“有有有,奴婢见过奶奶就去东府送信。”
凤姐摆手:“那还废话什么,快些去吧。”
贾琏颔首:“蓉儿出息了,这是在为爵位考核做准备呢。”
凤姐道:“但愿这一次吏部不再作梗,能够正常袭爵。不过这一回也是子爵了,再传一世就五世而斩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